1.新能源车企:两年后 能不能活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2.造车新势力危局:欠薪、欠款大面积爆发

3.车市一家言 |只剩三家,为什么是蔚来、小鹏和理想?

4.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新能源车企:两年后 能不能活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蔚来还能活多久-蔚来汽车能活下去吗最新消息

相信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有一大部分都是冲着?补贴去买?的。对于很多新能源车企来说?,补贴也同样重要?。

至2016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开始逐渐?兴起。在此后几年?,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众多的造车新势力?发展都非常迅猛?,新能源车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

为了刺激新能源车市场?,国内很多城市?对于购买新能源车的车主?不仅有补贴?,而且还可以享受免购置税?以及?不限行等多种政策?。再加上?油价居高不下?,于是很多消费者?自然而然就选择了新能源车?。

随着新能源车补贴的不断退坡?和诸多问题的暴露?,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迅速降温?。根据乘联会公布的?2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显示?,全国?总销量为1.4万辆?,同比下滑69.5%?,环比下滑65.1%?。?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领军企业比亚迪?,2月份新能源车型总销量为2803?辆,同比下滑80.6%?;北汽新能源2月份销量为1002?辆,同比减少65%?。

在2019年?,新能源车补贴减少后?,有不少车企的车价?出现了上调的情况?,实际上这个也很正常?。虽然补贴少了,但是车辆的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而这个差价?,就只能?从车价上面来弥补了?;还有就是?包含特斯拉?、蔚来汽车?在内的?多个新能源车?,都曾出现过?不止一次的自燃情况?。除此之外?,二手车贬值率高?、电池续航里程偏少?、维修更换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和车市大环境的低迷?,都制约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造车新势力来说?,有不少车企已经陷入了?困境?,资金压力非常大?。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呼吁?:新能源汽车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靠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不能让这些企业倒闭了?,扶一把?可能就挺过去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延长两年?的政策出台?。

消息一出?,对于?新能源车市场?,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日,蔚来汽车和宁德时代?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政策的出台?整体将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企业以及消费者来说都是利好?,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如此?。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称?:以目前情况看?,有政策总比没政策好?,主要还得看后期?补贴的具体细则?,包括补贴金额?和技术标准?等几方面。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补贴政策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车企的经营和成本压力?,连续两年也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成熟度?来考虑的,预计两年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会降下来?。到那个时候?,新能源车市场才能独立发展?。

实际上不只是新能源车?,受肺炎疫情的影响?,燃油车?市场销量也急剧下滑?。进入2月份以来?,广州?、佛山?、宁波和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了汽车刺激政策?,以放宽?限购指标和消费补助?形式为主?。

补贴政策的延期,对于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车企而言,更是要抓住这两年的机会大力发展。因为到了2022年?,能不能活下去也许就只能靠自己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造车新势力危局:欠薪、欠款大面积爆发

造车新势力一度意气风发,如今却遭遇冰冷的现实。

7月1日,贵州长江 汽车 有限公司(下称“贵州长江 汽车 ”)20多名员工堵在公司门口讨薪。据人力社保局等政府部门网站投诉的信息,贵州长江 汽车 、杭州长江 汽车 有限公司(下称“杭州长江 汽车 ”)以及长江 汽车 重庆创新中心都出现了欠薪。

“很多新势力企业垂挣扎,到明年大面积倒闭或出现。”曾效力于两家造车新势力公司,现为北方某新势力企业高管的楚门表示。

长江 汽车 资金链紧张

邵晶在5月份离开杭州长江 汽车 。

“到我离职的那个月,公司拖欠了今年2~4月份工资和2018年年终奖。”邵晶说,办公室人员从今年2月开始大面积被欠薪,而制造工人2月份还照常发工资,但3月后也开始拖欠工资。

欠薪的并非只有杭州长江 汽车 ,杭州长江 汽车 旗下的贵州长江 汽车 、成都长江 汽车 至今年7月初也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和2018年的年终奖。7月1日,经历连续数天的追讨后,贵州长江 汽车 发放了3~5月份的工资,但到7月份发工资的时间,6月份的工资又拖欠了。

长江 汽车 重庆创新中心员工的经历则更富有戏剧性。据媒体报道,因没有续交办公室租金,员工5月底被通知回家办公,每天提交工作日志。长江 汽车 重庆创新中心也在今年3月起拖欠工资,但5月、6月发放了4000元和2000元的生活补助金。

长江 汽车 还因拖欠货款被供应商屡屡起诉。据启信宝和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2018年1月至今,杭州长江 汽车 作为被告人共收到69起开庭公告,其中大多数为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合同纠纷,包括车载空调、 汽车 内饰、金属材料、模具、轮胎等,拖欠的金额从十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今年1月至今,杭州长江 汽车 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和杭州铁路运输法院19次列为被执行人。

“我们计划7月份解决部分工资拖欠的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之内全都解决掉。因为接下来会有批量化订单交付,预计到四季度我们可以扭转过来。”牛犇称,最困难的时候算是过去了,马上能见到曙光。

大面积欠薪浮出水面

7月3日,自称拜腾 汽车 内部员工人士称,拜腾 汽车 启动内部裁员计划。对此,拜腾 汽车 回应称:“做了一些架构和人员调整,主要考虑是组织架构优化、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诞生于传统车企阵营的部分新能源车企如知豆 汽车 、汉腾 汽车 也遇到现金流问题。近期汉腾 汽车 一位离职人士称该公司江西产能大幅放空,已在减员。

冷平指出,“新造车企业现金流完全靠融资,融资到位,才有钱结算供应商的欠款,否则就只能一直拖着。”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造车新势力企业曾发布新车上市节点,但随后一再拖延,包括游侠 汽车 、奇点 汽车 、泰克鲁斯·腾风。楚门认为,“跳票”背后实际上还是因为缺钱。

投资热退潮

整车制造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高。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表示,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元以上的资金准备。

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为两种,一是风投,二是地方政府。在两股势力的推动下,过去5年里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迅速达到上百家规模。

不过,当前这两种融资通路都出现障碍。今年6月,西雅图数据研究公司PitchBook发布数据称,截至2019年6月15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投金额共计7.8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0亿美元下滑86.95%。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待造车新势力也愈发谨慎。

杭州长江 汽车 一位管理层人士称,贵州长江 汽车 “账上其实有钱,只是被冻结了”。他解释说,贵安新区近期实施审计,审计期间贵安新区参股的所有企业的资金全部冻结。

据启信宝信息,贵州长江 汽车 股东分别为有国资背景的贵州贵安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杭州长江 汽车 和五龙电动车(贵安)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9%、26%和25%,认缴金额分别为5.39亿元、2.86亿元和2.75亿元。

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参股造车新势力是国内常见的股权结构。以奇点 汽车 为例,2016年11月,奇点 汽车 获得铜陵市政府领投的6亿美元融资之后,宣布将在安徽铜陵投资建设智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高达80亿元。

楚门认为,贵安新区冻结参股公司账户,是地方政府对造车新势力态度转变的信号;今年初江西省被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是各地政府政策转向的导火索。

2015年至今,江西省引进了18项新能源 汽车 投资计划,涉及的投资规模达1260亿元,产能达到215万辆。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投资过热,因18个项目中,有7项在宣布签约后并没有任何开工信息;已开工的11个项目中,半数以上没有按期完工。

随后,江西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 汽车 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不得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出台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违规为 汽车 投资项目提供税收、资金、土地等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

谁能活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 汽车 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为10262亿元人民币,产能规划达到2124万辆。

而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乘用总销量仅车2371万辆。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已是行业共识。目前,造车新势力压力重重,一方面,新能源补贴逐年大幅退坡。从今年6月26日起,地方政府补贴取消,国家补贴标准也降低50%以上;另一方面,

传统车企也开始纷纷转身,大众、丰田等头部企业加快在中国市场投放电动车产品。

元华解释说,造车新势力无论品牌、技术、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都比不过传统车企,唯一的机会是在传统车企大量进入电动车之前完成品牌与技术的积累。蔚来 汽车 大量“烧钱”带来先发优势,还有产品早于对手上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优化改善。

公开数据显示,蔚来目前含IPO募资累计融资已经超过254亿元。

不过元华认为,蔚来 汽车 能够活下来的概率也只有30%(李斌在内部讲话中称存活概率为51%),原因还是“钱”。一个很显然的例子,蔚来 汽车 3年亏损了172亿元,毛利率持续为负。光大证券预测,2019年~2021年蔚来经营亏损与资金投入合计约人民币230亿~250 亿元,2022年蔚来仍存再融资的风险。

北京某造车新势力营销副总于广认为有些新势力也有机会活下来,理由是这些企业的思路跟传统 汽车 相比没什么出格的,以产品为核心,传统一点能活下来。他认为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要“有制造业的基因,能沉得下去做技术和产品。”

大多新造车企业将何去何从,元华认为有三种路径,其一,被外资车企收购,前提是已经具备生产和销售资质;其二,被国内车企所收购,成为旗下的子品牌或一个部门,部分新势力车企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国内车企可以通过它们弥补自身短板;其三,业务收缩,转型为 汽车 公司的供应商。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牛犇、楚门、邵晶、冷平、元华、于广均为化名)

车市一家言 |只剩三家,为什么是蔚来、小鹏和理想?

当看到这个标题时,相信不少人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章会说些什么。对,就是那个包括美团CEO王兴在内曾多次讨论过并给予答案的问题——如果未来只有三家造车新势力存活,那会是谁?

诚然,目前国内仍有数十家造车新势力,但是在当疫情突发,以及特斯拉终于举起了价格“屠刀”的背景之下,人们也开始思考上述问题,而在笔者对于此问题有着与王兴相同的答案,那接下来就来谈谈,如果未来只有三家造车新势力存活,为什么笔者会认为是蔚来、小鹏以及理想?

蔚来:先发制人 以服务破局

作为目前销量最好,且最先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蔚来虽然不被所有人看好,但要被问及开头那个问题时,很多人则会将蔚来列入存活下来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之中。

诚然,如果未来只有三家造车新势力,蔚来有很不少存活下来的理由。首先来看一个硬指标——销量。目前蔚来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的领头羊,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以来,蔚来全品牌累计交付38906辆新车,包括20923辆ES8和17983辆ES6;蔚来2020年累计交付6993辆,数量要要超排在第二位的数量。

与此同时,让人信服蔚来存活下来的就是服务。蔚来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自诩为一家服务公司。蔚来CEO李斌也多次强调在蔚来的“用户企业”理念中,服务是最为核心的抓手,蔚来也做到了“汽车界海底捞”的口碑。其推出一键加电、能量无忧和服务无忧等服务产品,同时用NIO App、NIO Life和积分体系等构建了用户社区。

需要注意的是,在消费者可有众多产品选择的今天,差异化是车企努力,也是能够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蔚来在服务方面提供的差异,不仅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同样是所有车企中少有的。“蔚来不是一个车企,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生活社区或者俱乐部。车主50万元不是买了辆车,而是买了张进入这个俱乐部的门票。”前蔚来服务高管王岩如是说。

除此之外,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利好于蔚来的发展。因为该政策中规定,30万元是新能源汽车能否拿到补贴的一个门槛,但是蔚来由于旗下产品具备换电功能,因此不受到该门槛的限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采用换电技术且产品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车企,仅有蔚来一家,这正是一条专属于蔚来的条款。

相比于上述这些特点,让人更有理由相信蔚来能够存活下去的就是其在2020年获得了多笔融资,尤其是在4月底获得了来自合肥政府的70亿融资。在业界看来,这笔投资将是蔚来公司的续命钱,而蔚来官方也表示到:“谢谢你们,曾经的担心过去了,买起来吧!”

因为根据蔚来今年3月2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为人民币10.56亿元,不足以为未来12个月的持续运营提供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流动资金。而合肥这70亿以及秦力洪透露此后还将有一笔大数目的融资给与了蔚来活下去最大的资本。

小鹏:智能化是最大的依仗

与蔚来相同,小鹏同样是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目前在产品方面,目前小鹏共有G3和P7两款车型,其中G3已经进行了2次改款,且有多款系列车型。在产品迭代方面,小鹏走在了造车新势力的前列。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产品的连续迭代会给予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小鹏G3总计上险量达到2331辆,3月单月上险量达到1094辆,在一季度、三月度分别获得纯电A级车SUV市场第一名、纯电全级别SUV市场第三名。尽管目前还没有公布4月份的销售情况,但据买车网(Buycar.cn)了解,相比3月份,4月份销量将会有所提升,因为P7获得了不少订单。

此外,在2019年,小鹏G3累计上险量达到了14191辆,位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榜第三位,而小鹏也成为了为数不多单款车型年销量可以过万的造车新势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鹏这些交付的车型中,很多都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而这一点不仅是小鹏长期以来坚持发展的方向,也是小鹏目前最大的依仗。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也多次提到:“我坚信自主研发,特别是智能化的研发和运营是未来小鹏汽车打造差异化优势、走向全球化的核心引擎。”目前,小鹏的自主泊车功能在所有车企里的体验都堪称上流,且近日发布的P7则具备L3级自动驾驶的一些功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P7上市之前传出了特斯拉认为小鹏的员工窃取了其自动驾驶机密的消息。在这里我们尚且不论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却反映出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对于小鹏的重视。

除此之外,小鹏的超充桩也是不同于其他新能源车企的一个方面,也是让人认为其会成为开头问题的答案之一。截至2019年底,小鹏已签约超级充电站146座,97座超级充电站在运营,并与20万个充电桩实现互联互通。更为重要的是,何小鹏称2019年12月其超级充电站业务实现单月盈利。

在资金方面,小鹏截至2019年底,小鹏的融资总额达到168亿元。同时,小鹏公司经营状况较为稳定,除了G3升级事件引起老车主不满的小插曲外,其经营层面少有变故发生。此外,小鹏还落户肇庆,有了当地政府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有消息称小鹏会在今年进行IPO,而这将会是小鹏发展下去最大的资本。

理想:超级产品经理的理念

虽然在一些造车新势力的交付数量已经以“万”计数的时候,理想才刚刚开始交付,但是其仍是很有期望抢占开头问题中三家造车新势力的一席之地。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理想同用有着体现差异化的功能——增程式技术,虽然目前理想官方已将其称之为混动技术。而需要注意的是,增程式电动车不仅是市场中少有的新能源车型,同时也是当前可以很好减轻续航焦虑的一种解决方案。

此外,理想汽车CEO李想对于产品的认知,也让留给了消费者深刻的印象。李想称,汽车销量的屋顶取决于产品价值,这个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产品力、产品质量(故障率)、价格,而智能汽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产品力和产品质量都可以后期提升。

因此,理想通过收集各方的意见以及建议,在理想ONE交付之前,就对产品进行了改进。更让人意外的是,在产品交付之后,理想还对产品进行了座椅硬度的检测更换和后悬架升级。除此之外,此前一些功能的“工程师模式”改为了“傻瓜模式”,方便用户的使用与理解。

也正是这种对于产品的态度,理想近来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理想ONE 4月已交付用户超过2600辆,超过了小鹏G3以及威马EX5的销量,仅次于蔚来ES6。同时,自去年12月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数也超过了6500辆。

销量的增长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理想的现金流也已经转正。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烧钱属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决定着能否健康的发展,单纯依靠外部输血并非长久之计,但就目前理想的表现而言,其确实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在资金方面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会所有保障。“很多人说需要花三五百亿进入汽车行业,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我们上一轮融的五亿美金,到今天为止,我们动还没有动。”关于2019年的融资, 李想谈到。

可以看出,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都可以称得上是头部企业,且销售成绩也是位列造车新势力的前列。此外,这三家造车新势力还有着各自的特点即差异化,这是在新能源车企众多的当前,打开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这三家造车新势力目前在资金方面都有所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未来只有三家造车新势力存活,那将会是蔚来、小鹏以及理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我开了3年比亚迪,又开了1年特斯拉,新能源车有3大缺点,奉劝想买的人要三思,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其中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和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孕育而生,造车新势力出现在了大众视野,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从PPT造成到实际交付的元年。

如今3年过年了,你们还能记住多少造车新势力的车标,其中又有几家新能源车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能在路上看见的造车新势力车,可能只有小鹏、蔚来、理想ONE、威马,这些新能源车活了下来,一方面是它们的车型足够优秀,另一方面它们本质上还是资本的产物。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新能源车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它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点,还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仅靠卖车还养不活自己。

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除了关注新能源在实际使用中的缺点,还要明白买新能源车到底是买造成新势力的车,还是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

我自己开了3年的唐DM,还开了1年的特斯拉,前一段时间试驾了小鹏P7和蔚来ES8,对新能源车有较深的感受,接下来将具体介绍我在使用新能源车过程中发现的缺点和实际的用车感受,以及买新能源车是否要注重品牌?

缺点一,担心电池安全

刚买新能源车时,我最担心的是电池衰减和更换电池昂贵,后来开习惯以后,这类问题慢慢就淡忘了,后来随着大家对新能源车电池自燃问题的关注,我自己也开始担心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一度都有些魔怔了。

我担心的第一个安全问题,发生交通事故时,电池可能遭受挤压变形发生短路自燃。

我们以新能源车使用最多的三元锂电池为例,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非常大,一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外力挤压破坏,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剧烈燃烧,一旦电池出现短路燃烧,基本上几分钟就可能烧毁一辆车,几乎没有救下来的可能性。

车子烧毁我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出现变形,人一旦被困车中,这时要是出现电池自燃问题,这样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我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充电时发生自燃,危及其它车辆或造成不可承受的财产损失。

新能源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就非常担心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如果仅是自己的车烧了最多自认倒霉,但要是危及周围车辆,那么事情就大了。

其中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在地下停车场充电,如果在这个半封闭的环境中出现自燃,那么危及的车辆将更多,造成的财产损失将更大,甚至会危及人生安全。

这两个关于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也许是我太过于杞人忧天了,很多人可能会说燃油车也会同样的问题,是的,没错!但是燃油车出现自燃,只要发现及时,是可以被扑灭的,而新能源车发生自燃很难扑灭!

好在我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而且现在的车企也非常注重电池安全,比亚迪推出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广汽埃安推出了三元锂“弹夹电池”。

虽然刀片电池和弹夹电池并不是动力电池的一次发明创造,但是这两种新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成功的降低了电池在发生挤压受损短路出现自燃的概率。

这两种电池安全解决方案都成功的完成了电池穿刺实验,在这种极端的测试中,两款电池虽然都出现了短路冒烟现象,但是都没有出现明火,这就大大的增加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让准备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更加的放心。

对于还没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我认为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搭载刀片电池和弹夹电池的新能源车更值得考虑。

缺点二,充电难,耗时耗力

关于充电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前几批新能源车主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在随着充电桩的普及,想要充电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了,但是这个还要看具体城市。

深圳和太原的充电桩就非常普及,我所在的芜湖市充电桩普及率就稍微差点,我一开始就经常出现满城找充电桩的情况,好在芜湖市不大,对我造成的影响有限,但是也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想要购买新能源车,首先就一定要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充电桩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可以查看小区和公司3公里范围内的充电桩数量,至少能够保证在每个时间段都能够随到随充,如果无法做到这样,那么就证明充电桩数量是不够的,对你之后用车会造成影响。

其次是自己所在小区是否能够安装充电桩

我之前住在老小区,连个固定车位都没有,所以更不可能安装私人充电桩,而且当时我开的还是二代唐DM,充满电要6个小时,这就更加造成了我充电不方便。

如果自己所在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自己所在的城市充电桩又不是很普及,那么我建议你暂时别买纯电车,可以考虑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对充电桩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

缺点三,无法避免的里程焦虑

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650公里,甚至有的车宣布续航1000公里,我们不应该再把里程焦虑作为新能源车的缺点来说了。

其实这句话很好反驳,我们看看这些长续航新能源车的售价就知道了,最少23万以上,有的还在35万左右,这些车根本就不在大众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内,大多数人购买的还是在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在300公里左右。

300公里的巡航能够干什么?跨市还可以,跨省就难了点,所以正在担心续航里程的还是这些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稍微出趟远门,首先查询的就是沿路的充电桩位置,其次祈祷自己不要排队,只有成功到达目的地才能长舒一口气。

想要购新能源车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预算有限,无法购买长续航的纯电车,那么奉劝你三思,即使你一年也不出一趟远门,但是长续航能力不能没有!

如果你还是想买新能源车,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秦PLUS DM-i,这款车13万左右,满电满油续航800公里以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我建议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

首先我对造车新势力的车是非常欣赏的,它们的造型设计、内饰做工、智能配置都是顶尖水平,可以说新能源车在国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小米、创维、360等 汽车 都宣布跨界造车。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随着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转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够留下来的车企目前未知,但是可以确定造车新势力的未来生存压力很大。

我们不知道哪些造车新势力可以一直生存下去,所以购买它们的车就有了一定的隐患,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更换电池!

电池是昂贵的,一款50kwh的动力电池,市场价在6万左右,如果车主自行更换,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好在一些车企承诺电池终身质保,还有一些车企承诺对三电系统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我们先不讨论电池质保需要什么条件,就讨论一条,我们的新能源车可以开8年,那你的车企可以运营8年吗?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购买传统车企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这些传统车企有燃油车作为销量保障,还有实体厂房、有技术积累、有财力支撑, 它们的生存能力是优于造车新势力的,我们买它们的车,至少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车还在,车企没了。

新能源车的用车感受

燃油车有好的体验也有不好的体验,动力强,油耗就高,动力弱,起步就顿挫,新能源车肯定也有好的体验和不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有:起步快,动力足,超车行云流水,有不错的操控感,并且用车成本低,保养便宜,有着好看的造型和不错的回头率。

不好的体验:首先总是在充电的路上和考虑是不是要充电了,其次是乘客的乘坐体验不好,容易出现晕车现象,最后是保值率低,二手车难卖。

对于这些不好的体验,我还是能在接受的范围内,买来新车又不是当二手车卖的;平时不出远门,所以里程焦虑慢慢减轻了;只是乘客容易晕车的现象,目前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式。

写在最后

虽然新能源车是未来的趋势,但还是有一些缺点存在着,对于想买新能源车的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如果盲目追赶潮流,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那么就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感到后悔和自责。

我很喜欢新能源车,但是还是想要奉劝一下人在购买之前要三思,毕竟车是奢侈品,更是消费品,只有自身真的需要,才是最适合购买的。

电车确实像数码产品一样,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有明显的更新换代,所以永远是买新不买旧。个人认为电车真正的"优势"是与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这样严格摇号、限行的地方,电车指标意味着你能尽快拥有车辆,获得一定的补贴并且节省购置税。

现在10-20万的电车普遍是500+的续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假期出行没什么问题。今年新出的电车20-40万价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压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问缺点,说明还没做好准备接受电车,或者说没有迫切性——那么如果可以选油车,不妨想买了用着,传统的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说的,主流的经济型新能源车也要10-20价位,主流的燃油车一般在10万以下就有很多选择,10-20可以选中档以上的进口车了。而且电车虽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维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经的毛病都得厂家4S店修理。

总之,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趋势,电车代表未来,如果3年以后买车,差不多直接电车或者其他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吧。如果现在买,不妨买个性价比高的油车,开个3-5年

可以随心所欲的开,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

车马上就三年了说下感受。

350的续航,冬天200出头,其他300+,家里有桩。

北京用车,确实很省钱,无论是电费还是保养。而且车也好开,不限行,不用费脑子记尾号轮换。

600+长途开过两次,300+长途开过四五次,长途用时要比油车费时。

但是这是三年前的车,现在再买续航应该普遍500+了。500的续航,高速冬天怎么也能开到300+,这样无论是长短途,都没问题。即使一辆车也可以满足多用途用车。

建议买续航600+以上的车,按电量买,80度以上的。用起来绝对值!

荣威,3年,跑了1万多,续航由420变成402啦,车也有点儿松的感觉,其他都好。都是自己家里充电,没用过快充。北京的冬天,续航到过380。

混动没开过,不评论。纯电不是限购城市,不是有钱买着玩最好别买。起速是快,可是需要地板电起速?绝大部分时间和汽油车没啥区别,是安静一些,又不睡觉,有点噪音有啥?好处就是使用成本低不限行,但是车价高啊,日常用是真的焦虑。

如果常出远门建议插混,如果生活圈不出省,纯电足以了。有充电桩和没充电桩是一天一地两种体验。另说开过电车是不会换回纯油车了。

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话,建议插混。

1/电车的加速能力。

2/堵车时的发动机不转零油耗。

3/停车的时候可以吹空调而发动机不转。

最近恒大许老板撒钱,我车充满电只需要15块钱,相当于上下班40公里只需要

一块不到,就问你香不香[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