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分别是什么

2.新能源汽车15年规划报告出炉,2035年或成市场主流

3.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4.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地,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新能源汽车的三纵三横分别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规划2020-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解读

太平洋汽车网“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总体路线战略,清晰地指明了研发和产业化思路。因此,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

在业已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及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的发展路径,被明确确立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趋向。

三纵三横为核心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能源、示范三大基础平台所组成的新的“三纵三横”为核心的基础路线。

这一路线经过科技界、产业界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已达成共识,经批准并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汽车驱动系统的电气化将是汽车能源转型的主要途径,也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战略方向。

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国外品牌相比,在电动机、变速器以及整车能量控制管理系统上还有差距,易出现动力模式切换不平顺、油耗偏高等问题。同时国内在售的电动汽车中大部分以现有车型的平台进行研发,其底盘一体化程度不高,整车轻量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新能源汽车15年规划报告出炉,2035年或成市场主流

回顾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发展趋势可以说是逐步复苏且稳中向好。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67.7%,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当月产销记录。

就在新能源市场稳步前进的节点,11月2日,办公厅正式下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引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15年的发展方向,而此份文件距离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仅不到1年的时间,侧面印证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

不过为了避免各位吃瓜群众觉得文章太长不看的尴尬,此次只挑选规划文件中重要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明确未来新能源产业愿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愿景,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竞争力将得到明显增强。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将降至12?kWh,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将达到整体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相较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正式规划文件由原来新能源车型2025年25%的销售总量下降至20%,整体目标更加稳健。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的描述,其预计我国纯电动和PHEV车型将在2025年占整体汽车市场销量的15%-25%,2030年将打造30%-40%。为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他认为20%的目标肯定能实现,25%的目标是有希望的。

对于百公里电耗方面,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百公里电耗为11?kWh,正式文件将百公里电耗提升1?kWh。崔东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用简单的电耗约束处在初步发展的新能源总体产业,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高端化上做的不错,应该给更多的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文件阐述,预计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有较强的国际行业竞争力。届时,纯电动车型将成为销售市场上的主流,公共领域将采用全面电动化,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搭载高度自动驾驶的车型应该实现规模化覆盖,充换电网络相较于如今变得更加完善便捷。或许到那时,充电就不再是束缚新能源车远行的绊脚石,既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同时又不影响社会运行效率。

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新能源车型展望愿景是为我们规划了一副未来的美好蓝图,那么具体到落实层面还得看基础建设情况。规划文件指出,要加快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布局,同时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各方面统筹协调能力。

居民区充电服务点方面,将积极推广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理念。而在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中,将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战略布局。同时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加强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车型充电便利性。

俗话说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就在新能源规划公布第二天,充电桩概念股持续走强,截至11月3日收盘,汉宇集团、英可瑞等多股涨停,易事特、天迈科技、南京聚隆等涨幅均超过5%。

除了充电桩合理布局之外,规划文件中还指出将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车联网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同时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车载终端之间的互联应用,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为将来实现自动驾驶提前布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我们的薄弱短板就是产业基础能力,虽然从数据上看起来很美,但实际基础并不扎实,很多自主品牌的可控能力不足,此次规划文件要求强化产业链,恰好给各方做好产业基础能力打开了时间窗口。

提升核心技术研发实力

对于任何产业发展来说,只有打好了基础设施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根据新能源规划文件中显示,未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即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研发,提升电池管理、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车型整体综合性能。

除了车型布局之外,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探索并构建新一代电动车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开展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公关,提升关键技术、先进工艺、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

同时未来将会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主的联合研发机制,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关键技术供给能力。引导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方面的跨领域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智慧能源、交通创新服务平台。

在跨界方面,目前走的较远的就是华为,前不久华为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根据华为官方介绍,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全新的计算通信架构和五大智能系统。能够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给各位主机厂车型未来跨领域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确立“新三化”路线

此前对于不少车企而言,常常挂在嘴边都是“新四化”路线。所谓“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中首次删除了共享化,文件中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将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为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

现实情况也应证了这一点,从共享经济开始衰落之时,除了共享单车面临倒闭潮之外,多家共享汽车企业也不堪资金、运营等重负,陆续暂停了部分或整体的共享汽车业务,甚至部分资金不足的企业已经宣告破产。所以此次规划文件中删除共享化,对于现在的用车环境来说是较为合理的取舍。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一方面代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不变,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于新能源车企及其产业链的长期利好。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有增无减,且新能源汽车目前渗透率尚处在低位,未来整体增长趋势较为明确。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此次规划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将会不断完善,同时日常新能源使用便携程度以及车辆整体实力将得到大幅度增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车东西

文?|?晓寒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于10月9日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官网

《规划》首先从整体上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分工。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要更好发挥政府则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随后,《规划》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方向。

1、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2、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3、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4、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一、去年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十大要点指明方向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从公布的内容看,《规划》提到的四大发展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截止发稿官方尚未放出通过审核的《规划》全文。

以下为2019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十大关键要点,涉及了未来15年新能源车的发展规模、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如何共存、换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等多方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规划的全貌。

1、至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2、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3、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4、至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5、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6、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下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届时将推动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7、未来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8、下阶段将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9、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0、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未来十五年,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将平分天下,可能吗?

试想一下,经过15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35年,国内新车销售量中,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是纯电动车。

这是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预期。

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量一半?

这份规划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具体销量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请注意这两句话有差别:2025年目标,关键词是“新能源车”。2035年目标,关键词是“纯电动车”。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在政策层面的语境里,新能源车,几乎等同于电动车。

虽然新能源车的身份该如何认定,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有很多人认为油电混动车(HEV)也应该归入新能源车范畴,但在政策层面,官方认定的新能源车,只包括能享受补贴的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但在这几种新能源车类型里,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0%以上。所以目前政策层面认定的新能源车,可以等同于电动车。

至于油电混动(HEV)、以及48V轻混,在政策的语境里,一律被划归到“节能汽车”。因为48V轻混对节油效果的提升很有限,所以节能汽车的主力军,应该是油电混动。

就在几天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之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起草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被媒体解读为“国家新能源车政策转向”的信号。被众多媒体解读为“混动进、纯电退”,引起一片哗然。纯电车似乎成了错误的战略方向,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在燃油车基础上,大力发展油电混动汽车,才是未来的正途。此份《路线图2.0》也被视为对丰田和本田的极大利好。

但如今从《规划》来看,政策层面对电动车的支持,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决心更大、投入更大。

例如按照《规划》里的预期,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主流,可以理解为至少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假使维持目前的年产销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不变化(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专家认为到了2030年以后,国内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届时纯电动车的年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而现在是多少呢?年产销100万辆左右。15年时间,要增长12倍!

即便是“2025年占据20%销量份额”的目标,按照2500万辆的总体量,新能源车(主要是纯电动车)至少要销售到500万辆。5年时间,从100万辆规模增加到500万辆,要增长5倍!

这个增长目标,可以说很有魄力了。

未来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混?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里,有这么几条值得注意:

其一,“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各占50%。”这和上文所说的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其二,“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这句话指明了燃油车的发展方向。100%纯燃油是肯定不让生产和销售了,做不出油电混动,最起码你得给我加上48V轻混。好在48V轻混技术对车企来说so?easy。完成这一目标毫无难度。

但下面这一条就有难度了。

其三,“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达到4L/100KM,混合动力乘用车4L/100KM。“——这句话有点拗口,简单翻译就是,新车的整体平均油耗水平要降低到2L/百公里,烧油的车降到4L/百公里,用电的车油耗为零,两种车型各占销量一半。一平均,刚好就是百公里2L的水平。

这句话里也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未来的燃油车,不管你走不走混动技术路线,一律向百公里4L的油耗标准看齐。

要想实现4L的平均油耗,难度不小,2019年中国144家乘用车企业中,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6L/100km。照现在的内燃机发展技术趋势来看,几乎只有走转型电气化、油电混动这一条路。当然,油混技术也不一定只有本田i-?MMD或者丰田的THS,也许还有其它的路可走。

对油电混动路线,官方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这次在《路线图2.0》算是首次暗示性得给予了肯定。所以有人说对本田、丰田是大利好,也不无道理。只是,《路线图2.0》并不是官方文件,不能代表官方的正式表态,只能算是政策的风向标而已。

要官方来表态支持油电混动车是有难度的。毕竟,要发展和推广油电混动车,有来自市场和技术的两方面困难。市场层面,消费者考虑的是,购买油电混动车型需要多支付的成本,要花至少三四年才能通过节约的油钱补回来,意义不大。如果像电动车一样,通过政策“强制”消费者购买油电混动车更不现实。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丰田和本田几乎垄断了油混技术(丰田虽然放开了一部分但程度很有限),指望丰田和本田主动出让最新技术也不现实。还得靠自主研发、以及从欧美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过程急也没用。

国内包括吉利、长安、广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关技术,丰田还把自己的THS技术部分开放给了广汽。国产品牌的HEV车型,或许将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车企在油电混动领域的竞争。

写在最后

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动退、混动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动进、混动也进,两者齐头并进”。

中国未来15年的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势必将形成纯电动车为主导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与油混技术为主导的“节能汽车路线”——这两条路线并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实现“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车,要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的燃油车,要全部升级为油电混动车”。两个目标都不容易。对车企来说,更是压力山大。

但压力大,也得硬着头皮上。中国政府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未来十五年,对汽车产业的大考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地,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对于2021年-2035年的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终于迎来"定向"、"定量"、"定标"的顶层文件。

11月2日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所涉及到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的销量占比目标、以及产业的基础能力等部署都有多项调整。

例如,将共享化删除,专注于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三条技术路线,重构"新三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强调国际竞争力;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据汽车销售总量目标下调至20%;"三横三纵"布局,让整车与关键零部件都有所技术的创新和积累……

不难看出,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的目标更为细化、清晰、务实,推进步伐更为稳健和有条不紊,从追求"量"的规模,聚焦到了"量"的效率。

给新能源的"量变"多一点时间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沉淀和技术不断创新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量"上的增长还并未达到规模级别的效应。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疫情进一步拖慢了新能源增长的脚步。下半年以来,低迷状态有所减缓,但仍然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这也就意味着,距离引发"量变"也仍然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如若过于激进的追求规模效应,那么便避免不了产业在强化核心技术方面和基础配套实施建设方面的失衡。

这也就是说,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规模,需要有更稳健和保守的考虑。因此,规划调整了新的发展愿景,对涉及到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部署。

规划指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和"充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被提升到发展愿景之中,足以看出其重要性,以及政策对于纯电动车电耗限制的进一步宽松。

此外,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从25%调整至20%,也无疑是给了新能源汽车更多缓冲时间。如此一来,在销量规模预期上,新能源汽车增长姿态将更为稳健,也更容易达到规模预期。

协同产业链,积累"质变"的前提

提高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汽车强国"的质变,不仅仅需要销售规模的增长,还需要包括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拓展、关键零部件、整车的研发等产业基础能力的积累,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协同。

因此,为提高量变的效率,规划对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放合作五项战略也分别做出了全面部署。

其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中,规划指出,要坚持"三横三纵"布局,分别从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及从整车的三条技术路线,也就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切入,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在新型产业生态的构建中,规划强调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作为龙头,鼓励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协同,打造出一个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是充电网络建设,包括智能路网设施、加氢等基础设施对于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也尤为重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上,则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难看出,向"汽车强国"目标前进,三纵三横的布局,是要打好技术作为产业的基础,并扎实产业多元路线并进的能力。换句话说,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宏图的基本框架。而框架的基础之上,便是要构建一个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需条件。另一方面,从现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础配套的完善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提高购买意愿,进而实现发展前景所设定的规模。

可以发现,在发展愿景的设定下,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定更注重从各维度来提高量变促进质变的效率。无疑,细化到每一个技术瓶颈、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望大力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红点观察:

规定的落地,给新能源汽车再次厘清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必须是稳健的,因此这也需要产业链进行再次细化、强化和拓展延伸。所以,我们看到了更为细化、清晰的战略部署,以及更为务实的发展愿景。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更有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